台灣PC產業的現況與未來

ZDNet Taiwan - 企業應用 - 名家專欄 - 台灣PC產業的現況與未來

江芳韻 2008/01/29 05:00 代工一直是台灣IT產業的主要業務,而PC業務也一直是台灣廠商發展的主力。又是新的一年到來,不過回顧這幾年來台灣PC產業的發展,隨著PC產業愈趨成 熟,產品獲利率越來越低,台灣廠商也亟思轉型及突破之道。本文重點放在代工產業近幾年及未來發展的分析,由於大部分的代工廠商在發展品牌上是有困難的,主 要業務為after service,所以本文並未談及品牌業者的發展。

台灣第一—台灣ODM/OEM全球影響力不容忽視

全球PC產業在歷經1990-1995年的大規模重組後,PC的產業價值鍊已由早期單一廠商獨攬價值鍊中的所有角色(例如早期IBM 同時扮演處理器、終端PC產品、作業系統、應用軟體、產品銷售等供應商),轉而至個別廠商垂直分工的架構。台灣從八0年代以降,ODM/OEM業者一直在 系統產品之製造端扮演重要角色。台灣PC代工廠商憑藉者強大的設計製造、以及快速應變的能力,深獲品牌廠商的認同,在全球PC產業具有龐大的影響力。

近幾年在美歐市場穩定發展以及新興市場標案帶動下,台灣廠商接單狀況持續暢旺。雖然今年下半年筆記型電腦產業面臨關鍵零組件缺料陰影,包括電池 包括面板,電池,高階硬碟,機構件,及Power IC 等出現供貨吃緊的窘境,不過台灣廠商在2007年出貨仍保有一定動能,若以筆記型電腦來看,預計台灣在2008年全球市場佔有率將達90%。

台灣筆記型電腦出貨及全球佔有率表現 (資料來源:IDC,2007)

台灣代工產業的困境

雖然台灣代工產業發展節節高升,不過細究廠商實際的獲利,卻一年不如一年,甚至還低於部分以單純代工製造為主要業務的的EMS(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)廠。若同時觀察以製造生產為主、較少涉及「設計」的EMS廠商,台灣業者一直以來強調與EMS廠相抗衡的競爭利器--設計製造能力,但在 最終廠商的獲利表現上,似乎並沒有發揮力量。

國內代工設計業者在獲利表現上之所以節節敗退,甚至淪為EMS同一獲利水準,實有其發展困境及因素,以目前發展來看至少包含下列幾項因素。

  • 國際競爭轉為內部競爭,相互替代性高

    台灣早期即以PC發展為主,在產業規模及經驗的累積下,建立了龐大的規模經濟及Cost down的能力。不過隨著PC技術標準逐漸成熟,技術能力逐步崛起的廠商為了爭取訂單以滿足產能,殺價競爭遂成重要利器,台灣廠商的殺價功力也迫使其他競 爭者逐漸無法在市場生存。例如韓國電腦廠商三寶破產,Samsung、 LG退出筆記型電腦代工業務、日商Toshiba、Sony也在日本勞力成本居高不下下,筆記型電腦委外快速增加。

    從國家競爭的角度來看,大規模降價競爭的確使得台灣一步步侵蝕市場,且迫使主要競爭國逐步退出。在此情況下,PC之製造業務逐漸由台灣掌握,全球佔有率及影響力自然大幅提升。但在消滅國際競爭對手後,台灣面臨的更大問題也開始慢慢浮現,也就是國際競爭將開始轉為本國內部產業競爭。 這是因為台灣ODM/OEM廠商發展模式相近,時間點也近,所能建立的進入障礙很低,獨特性與差異化亦很難存在,逐漸走向削價競爭之途。在「知己知彼」的 情況下,殺價手段更為激烈,獲利亦更加困難。台灣PC業者早年仍能維持10%上下的毛利率,近年僅能盡量保『5%』,則為一顯例。

  • 產業集中度提昇,搶單不易

    PC產業原來即是集中度相當高的產業,以目前的發展來看,則有集中度越來越高的趨勢。以筆記型電腦為例,2001筆記型電腦廠商(HP、Dell、 Toshiba、 IBM 、Fujitsu/FSC)前五大市佔率則約達50%。預估2007筆記型電腦前五大廠商市佔率達67%, 集中度仍在持續上升。

    由於代工訂單的來源越來越集中於少數人之手,在毛利下滑的情況下,能擁有訂單者才能維持基本的營收,因此許多廠商寧願賠錢搶單以增加出貨、填補產能,產業獲利自然更加不易。

  • ODM廠商雖具產品設計能力,主導權仍在他人之手

    目前台灣廠商雖然在產製過程中對於產品的測試、製造、生產流程掌握具相當影響力量,但前端最原始的產品概念,仍由品牌廠商掌控。由於台灣僅關注代工,未經 營品牌,因此並未充分掌握終端市場需求,大部分的產品設計仍遵循大廠規範,因此即便有強大的設計能力,但仍然只能接單辦事。加上前述台灣廠商競爭激烈,在 廠商多具備設計能力之際,要能勝出的關鍵似乎已不在設計能力的多寡,而在於殺價的能力如何。長遠下來,台灣的ODM能力自然無法彰顯,遑論走向品牌社設計 核心地位。

    台灣代工產業未來發展方向

    面對現有發展瓶頸及限制,台灣廠商仍積極尋求突破及突圍,目前有幾個方向是台灣PC代工廠商積極發展的。

  • 藉Logistic能量扮演Total Service/Solution Supplier角色,建立進入障礙

    資訊產品走向低價、標準化、規模量產的趨勢已經無法改變,因此在純粹的製造代工外,業者應思考如何豐富製造功能內涵與附加價值,因而擴大製造服務的範圍與 專業深度,就成為必要的策略手段。為了永續經營,並延續台灣ODM廠商的生命力,跳脫製造思維,發展新的路徑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思考方向。

    台灣PC 產業在製造外的發展上,一個明顯的發展優勢是我國廠商在Global Logistic的運作能力。 因此ODM廠商除了為品牌客戶提供生產代工、產品設計外,也開始提供後勤管理、運輸、產品維修、物料管理等周邊服務。若純以ODM/OEM來看,過去與品 牌客戶之間是被動依據客戶的需求提供產品,業務多半屬於運作較單純的設計或組裝,因此競爭也多。目前在此之外,廠商連帶提供包括後勤、管理等服務,對品牌 客戶來說,台灣廠商提供的已不僅是單純的設計、生產、製造,而是同時提供技術知識和管理服務的重要伙伴,因此整體的附加價值大幅提昇,台灣所扮演的角色也 因而有所不同。

  • 垂直整合與多角化經營

    代工廠商向上游進行垂直整合一直是台灣廠商發展的路徑,今明兩年整合的速度更加明顯。由於代工利潤有限,在原物料以及人工成本已經難以壓縮下,向上游零組 件進行垂直整合已是不得不然之勢。對上游關鍵零組件的整合不僅能夠協助廠商降低成本,另一方面,若遇到缺料的關鍵時刻,廠商也可憑藉自有零組件資源度過缺 料危機.華碩目前對於上游包括機殼,散熱模組等機構件廠商的併購活動相當積極,筆記型電腦仁寶也在面板相關零組件上苦下工夫等實為顯例。

    除了向上垂直整合外,多角化經營則是廠商另一個突圍之道。由於PC的毛利有限,因此向高毛利產品發展則是國內廠商關注的另一個發展方向。例如筆記型電腦廠 商開始積極發展智慧型手機、高畫質TV等產品,主機板廠商也開始跨足通訊、消費電子等。以緯創為例,其毛利較其他筆記型電腦廠商為高,主要仍是因其在消費 電子產品等的多重布局所致,包括遊戲機,LCD TV,掌上型裝置等。

    結論

    就像所有產品發展的軌跡一樣,除非是走利基市場的產品,所有產品在產業生命週期的循環中,隨者時間的推展,都不免將走上成熟產品的道路。一旦產品進入標準 化及成熟的階段,低價將成為市場大勢所趨,連帶而來的即是越來越低的獲利。台灣代工產業為了突破此困境,逐漸朝向以設計以及創新價值為主體的產業並發展。 向上遊的垂直整合及積極多角化經營的腳步仍然不斷,我們期待未來台灣代工產業在這部分的佈局仍不會停歇。

    作者為台灣IDC研究經理

  • IDC為科技產業情報分析與諮詢顧問公司,專門建立以評估、分析研究與深度探討全球資訊科技產業現況之研究調查機構,協助客戶獲得科技與電子商務趨勢之觀察與建議,以作為企業規劃發展策略的參考依據。

    留言

    Popular Articles

    sudo 指令使用說明